方案概述
為深化實施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戰略,把握“互聯網+”機遇,創新融合信息技術,形成行業發展新動能,實現信息技術引領行業跨越式發展,中注協在全面分析行業面臨的發展形勢和機遇的基礎上,同時發布了《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2016-2020 年)》(以下簡稱《行業信息化規劃》),全面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從夯實信息化建設、打造行業管理服務智能平臺、構建會計師事務所信息系統和增強數據應用四個方面,提出了十項信息化建設任務,其中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更新行業管理信息系統。
目前中注協的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主要面向已經在中注協和地方協會注冊的協會會員(包括個人會員與會計師事務所),于2009年立項,經分步建設,目前已建成注冊管理子系統、繼續教育子系統、業務監管子系統、財務報表子系統等,實現各級注協對協會會員的統一管理。本著以人為本,服務考生的理念,結合互聯網先進技術,為考生實現從報名、考試、成績發布、到合格證頒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考試服務管理部門提供全業務數據采集、管理和分析功能,為考試時間、場次的合理編排等提供科學依據。
方案內容
本解決方案力圖在中注協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根據多年系統建設積累的業務知識和信息化建設經驗,結合地方協會的差異化、特色化管理需求,建設地方注協版的行業管理綜合平臺,實現地方協會對會員管理的精細化、動態管理,并與中注協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形成對會員管理的閉環。
系統的整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地方注協行業管理系統面向地方注協、省內會計師事務所、省內注冊的執業會員和非執業會員,實現注冊管理、繼續教育管理、業務監管、財務報表上報、綜合評價管理、注師年檢、審計報告統一核驗等核心業務功能,提供覆蓋全業務、貫通各級管理部門、面向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的集中式、一體化經辦服務支撐,同時通過平臺的靈活定制化技術,可以適應各地方注協會員服務差異化、特色化管理需求,顯著增強地方注協會員業務管理能力。系統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中注協行業管理政策為導向,以中注協行業管理系統為基礎,從而實現地方協會對會員管理的精細化、動態管理,并與中注協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形成對會員管理的閉環。
2、依照統一編碼原則,對行業管理不同子系統間同一服務主體,運用統一編碼打通各子系統間的數據,實現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個人會員用身份證號實現在不同子系統、不同系統間的信息關聯,單位會員用組織機構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現其在不同子系統、不同系統間的信息關聯。在未來進行數據分析時,要調用多個系統數據對同一分析主體開展多維分析,尤其是涉及到與考生、個人會員與會計師事務所的信息時,必須在統一數據標準的前提下,通過編碼統一實現同一主體的數據共享。
3、有利于推動行業管理服務從支持業務管理向業務管理與決策支持并重轉變。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編碼統一、授權管理、報備同步、開放共享,推動行業管理服務從支持業務管理向業務管理與決策支持并重轉變,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水平。
4、基于行業數據標準,采集、存儲包括會員基本情況、執業情況、業務報告等相關信息,開展大數據應用研究與實踐,在審計數據關聯性分析、風險識別、預警與預測、客戶分析、行業管理服務和決策支持等領域增強行業數據應用能力,提升行業數據挖掘分析應用能力,支持宏觀決策。
5、有利于完善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的指導意見,以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為載體,完善貫穿執業行為始終的監控體系,成為社會信用體系有效組成部分。行業誠信信息監控體系實現對行業信息的“全面記錄、實時監控、有效披露”,在全面記錄和反映的基礎上,及時向公眾披露會員相關信息,讓公眾監督、專家評判、市場選擇,為加強行業監管創造條件,形成行業社會監督運行機制。
6、基于久其公司技術平臺,提供強大的數據建模、表單設計、工作流程定義、統計報表、圖表展現功能,可隨時根據各地區優撫業務進行靈活調整,滿足定制化業務需要。
7、基于云服務、多租戶的產品設計理念,可以實現多層級管理部門的獨立部署,也可進行系統整合,實現數據和業務的上下貫通。
應用價值
1、以會員管理和服務為核心,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打通從考生到成為注冊會計師(或非執業會員)整個職業周期的數據流,通過業務流程優化和功能整合完善。
2、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線受理與服務,實現管理網絡化、服務信息化和程序規范化。有助于為地方注協提供全面覆蓋、業務流程明確連貫、業務數據可繼承、可整合的服務,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息互通和整合;有助于未來開展行業大數據應用研究與實踐,提升行業數據分析挖掘能力,為會計師行業的管理、決策提供響應和支持,從而提高行業整體決策水平和質量。
3、借助多年在中注協行業管理業務方面的經驗,為地方注協落實中注協行業管理的相關政策提供信息化支撐。
4、開拓地方注協信息化業務,豐富公司注協行業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