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背景
2019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簡稱《報告》)。報告中提出要推動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節約和高效使用。推進資產共享共用,推廣建立“公物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搭建統一開放的資產共享平臺,促進教育、醫療衛生、科技等領域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共用,鼓勵跨學科、跨行業交流使用,為創新發展提供支撐。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簡稱《意見》)。各部門和地方積極落實開放共享工作,在制定政策法規、創新管理制度、探索開放共享機制、研究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后補助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些年,盡管部分省市及部門已經在資產共享共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整體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仍然凸顯,部分大型儀器重復購置,存在部門化、單位化、個人化的傾向,閑置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此外,當前各類共享平臺的資產運行狀況數據主要采用人工填報方式,也存在數據準確性的問題。因此需要借助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設備設施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及數據采集,推動各行各業行政事業單位大型設施及儀器的共享共用及資產調劑,切實盤活資產存量,推動資產的節約和高效使用。
方案架構
根據資產管理要求、資產配置標準等,結合各行業資產使用性質及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為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甄別資產共享共用屬性提供基礎。針對大型儀器設備、車輛等重點資產,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監控資產使用狀態,數據通過藍牙、WIFI、4G、5G等無線技術傳輸,并結合區塊鏈技術進行數據存儲形成可信中心,實現收集數據的真實、可靠,可為各部門、各行業提供數據分析與應用。
各省份、各部門逐步建立涵蓋資產共享共用及資產調劑功能的共享共用平臺,為形成全國統一規范的資產共享平臺,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資產共享共用和調劑提供基礎。
方案內容
符合頂層設計,適應未來發展方向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結合資產管理新形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是財政深化改革的重要體現。我們發揮資產管理領域多年經驗積累優勢,掌握資產頂層政策及未來變化趨勢,進行資產共享共用頂層規劃設計,滿足各部門資產共享共用建設需求的同時,適應頂層設計和未來變化需要,避免重復建設。
融合新興技術,實現信息智能采集
資產共享共用建設充分融入新技術應用,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監控資產使用狀態,數據通過藍牙、WIFI、4G、5G等無線技術傳輸,實現資產運行數據的自動采集和智能分析。
建立可信中心,保證數據真實可靠
在系統建設上引入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不可篡改、分布式、可審計、可追蹤的資產運行使用數據的可信中心,構建一個全新的信任體系,實現了資產數據價值的轉移,更好的為各部門、各行業提供支撐服務。
配套績效評價,推動資產開放共享
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共享評價考核指標,為資產共享共用的績效考評和激勵提供參考,進而激發單位主動對資產開發共享的積極性,逐步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加強數據分析,發揮資產數據價值
實現對資產動態數據庫、資產共享信息庫的多維度、多層次深入分析,充分發揮資產數據價值,為資產管理政策研究與制定、財政其他業務、各行業管理需要提供有效支撐。
應用價值
提升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有效提高財政資金資產使用效率
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
實現資產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