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背景
財政部于2019年5月27日印發了《財政信息系統集中化推進工作方案》財辦【2019】30號文件,文件要求按照《財政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財政部關于地方財政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有關部署要求,為適應財政改革發展新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推動信息化建設工作:
一是要從關鍵共性業務典型應用著手,打造業務規范化、應用一體化、數據集中化、監管綜合化的現代財政信息系統體系,充分發揮信息化保障業務管理、強化資金管控、輔助科學決策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財政現代化管理水平。
二是以核心業務系統為主體,遵循財政部制定的財政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實現對各級財政及部門(單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決算管理等數據的集中和規范統-,避免數出多門。
三是提升數據支撐能力。全面掌握財政管理全流程的數據,全景式展現財政管理現狀;通過數據比對分析,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財政管理預警預測”,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釋放數據紅利,全面助力財政改革發展。
方案內容
本方案以預算管理一體化要求為基準,通過部門決算管理分析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夯實決算標準化體系數據;遵循預算管理一體化標準化規范,實現業務數據與報表數據的自動轉換;同時,積極探索決算數據分析應用,利用對比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等統計學方法和回歸分析等計量經濟學方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對部門決算數據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系統功能架構分為6大層次結構,在標準存儲以上,為系統各功能架構,可以滿足部門決算業務開展的各項需求。標準存儲用于將系統產生的各項業務數據按照財政數據標準化體系進行處理,形成符合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要求的標準數據,從而實現數據的互通共享。
部門決算賬表一體化建設按照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標準規范要求,通過接入財務核算、部門預算、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業務數據信息,實現決算報表數據的自動轉換,生成部門決算報表。
部門決算分析應用按照“數據分析-問題查詢-決算報告”的分析路線進行展開,包括駕駛艙、單位畫像、問題導圖、決算報告四大功能模塊。分析內容涵蓋收入支出、結轉結余、差異率、八項支出、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三公經費、機構人員等內容。
應用價值
加強決算規范化管理,滿足預算管理規范化要求
自部門決算工作開展以來,各省市各級財政部部門根據自身需要,對現有的決算業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調整,決算業務流程根據各級財政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按照財政業務改革和現代預算管理制度要求,各省市應明確省、市、縣各級財政部門、部門、單位等各主體在決算業務中的工作職責,全面梳理決算業務流程,理順橫縱向的業務關聯,按照財政部財庫[2013]209號《部門決算管理制度》要求,建立部門決算業務管理和控制規程,形成全省統一、標準的決算業務規范。根據制度要求,部門決算業務標準業務流程包含有填報、審核、匯總、批復和公開等標準工作流程。
建設決算標準化體系,滿足財政數據規范化要求
為解決前期分散系統建設造成的業務規范不統一、數據結構不兼容等問題,促進財政核心業務的規范統一,增強財政信息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通過遵循基礎數據規范、核心業務數據分類結構規范等標準規范要求,建立決算數據標準體系,明確決算數據的數據內容、數據流向、控制機制等標準和要求,實現數據統一管理。
實現賬表一體化,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為進一步提高單位預算會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建立全省統一部署的預算單位會計系統基礎上,實現會計核算系統與賬表一體化的有效銜接,實現決算報表的自動生成。同時,實現決算數據可穿透查詢單位的會計憑證信息,保證決算數據的真實可靠,進一步提高決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建設數據分析應用,支撐大數據分析決策
按照財政部財政大數據中心建設“一套體系、兩級部署、三類應用、四份數據”的建設要求,決算數據作為四份數據中的統計數據,滿足現狀分析、預警預測和決策支持三類大數據分析應用需求。通過以問題導向為脈絡,可視化方法和復雜算法為依托,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最終形成基于決算數據的單位形象描繪、核心問題解析和總專項結報告。